一、玻璃商品屬性
1、生產工藝特征:
浮法玻璃生產線一旦開始生產,便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,直到大約8-10年之后才會停爐維修。
2、分類:A、按結構與性能,分為平板玻璃和玻璃制成品。
平板玻璃主要種類:(1)普通玻璃:包括浮法玻璃中國建材網cnprofit.com。鋼化玻璃、加工平板玻璃等
(2)玻璃制成品:中空玻璃、幕墻、門窗制品等
B、按生產工藝分: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。
平板玻璃:浮法玻璃、壓延玻璃等。
其中浮法是將玻璃液漂浮在金屬錫面上制成平板玻璃的方法,目前已成主流制造方式。
特種玻璃:品種眾多,主要由鋼化玻璃、汽車玻璃、中空玻璃、夾層玻璃等。
3、主要用途:
建筑玻璃:包括一次使用的玻璃幕墻、門窗、陽臺;二次使用的浴室、櫥柜、燈具等
汽車玻璃:汽車玻璃產能高度集中,前十家企業占據85%的產能。
太陽能玻璃:主要是用超白壓花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。
LOW-E玻璃:又稱低輻射鍍膜玻璃,隨著綠色節能建筑的推廣,其需求越來越大。
4、產業鏈:
上游原來料 中游玻璃企業 下游貿易商和玻璃加工企業。
其中由于供給側改革,多年來玻璃產能趨于穩定,上游產能過剩、下游需求剛性無替代品,導致玻璃企業有絕對話語權,定價權完全在玻璃企業手中。
5、玻璃生產成本:
A、燃煤玻璃:華北燃煤玻璃成本1220元/噸左右。
二、宏觀邏輯
(一)宏觀調控:
1、財政政策、貨幣政策影響大宗商品需求,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產品價格。疫情期間,各國為挽救經濟,開啟天量貨幣投放,巨量的貨幣不斷推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。
2、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,低利率和缺乏對實體經濟的信心支撐,導致投資需求旺盛。
(二)匯率:
1、由于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,美元大幅貶值將直接推動大宗商價格上漲。
2、人民幣升值,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我國,推升大宗商品價格,造成輸入性通脹。
總結:推動行情演變的主要由宏觀邏輯、產業邏輯所主導。宏觀邏輯的根基是貨幣量,產業則立足于供需。在很多時候宏觀邏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在宏觀大勢面前,宏觀邏輯起主導地位;在經濟平穩運行,合理、常態化的宏觀政策時期,產業邏輯將其主導地位。
三:產業邏輯
(一)產業周期:
1、產業周期 :
玻璃價格的走勢與玻璃產業周期息息相關。最近的一次大繁榮是08年四萬億經濟刺激,帶來的天量投資、無序擴張導致產能急劇放大,玻璃企業虧損嚴重,以2015年玻璃企業龍頭企業倒閉倒為轉折點,玻璃迎來新的上升周期。2016年、2017年國家出臺各種政策開始供給側改革,迅速出清玻璃產能,并發布嚴格的進入門檻,致使玻璃產能一直處于存量消化階段,價格不斷上漲。在可預見的2021年,由于產能有限,價格達到2000-2200是大概率事件。長期趨勢中,最關鍵的是2021年1月19號,工信部發布《關于印發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(修訂)》的通過與否,如通過修訂,在目前高利潤的刺激下,玻璃企業將再次迎來無序擴張階段。隨之步入下行周期。
3、季節性周期:
11-12月份進入冬季,北方建筑工地停工,需求減少價格下跌。至此,北方地區進入冬儲階段,即需求下降玻璃企業降價出后,下游貿易商加工企業底價囤貨在3月份高價出售或者自用。南方,夏季進入梅雨季節,玻璃企業出貨緩慢,價格也將有所松動,下跌空間不大。 這兩個階段,跟隨實際供求環境影響,反應程度每年有所差異。
供應端:
(一)供應量:
1、產能:
A、由于產業政策限制,產能總供給近5年來保持穩定,玻璃行業進入存量供給階段。隨著2015年、2016年房地產行業的大爆發,需求量不斷增加,相應的供給量始終保持穩定,給玻璃價格帶來強有力的支撐。
B、2020年一季度,由于疫情影響,導致玻璃上游原材料難以運輸、再加上不斷高企的企業庫存。玻璃企業開始減產或停產。市場玻璃總產能進一步降低,與緊接著的復工復產形成了非常嚴重的供需錯配。
C、由于光伏玻璃背板需求的持續強盛,有6-7條現有浮法玻璃近3000萬噸重箱的玻璃現貨產能,轉產生產2mm白玻浮法玻璃用于光伏背板,使矛盾更加突出。
D、玻璃行業總產能利用率70%,剔除僵尸產能,玻璃利用率已達84.6%??梢姴A略霎a能已達天花板,如無政策放松,玻璃行業供需將持續偏緊。
從今年產量來看,較去年僅新增產能3000萬重箱,其中還有3000萬重箱轉產光伏玻璃背板,由此可見,整個玻璃的產量是偏緊的。
2、進口:進口量主要進口東南亞玻璃,1-10月份年進口4.5億噸。約合900萬重量箱,占比總產較小,影響有限。
3、庫存:
1、玻璃企業行業庫存與價格走明顯的相反態勢。庫存因素是短期供需影響的著力點,庫存因素與季節性周期一起影響價格的波動節奏,對踏準年內的價格節奏有著重要意義。
2、目前玻璃庫存已降至近7年的新低,即使玻璃24小時生產,玻璃的庫存累計也較難達到正常年份水平。
(二)供應彈性:
1、新增產能門檻:資金、技術、政策、時間。
玻璃行業的進入門檻非常高,主要是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政策所致。按2017年政策規定,不允許進行玻璃生產線的新建,這一政策有望在2021年1月19日進行修訂,一旦修訂通過,玻璃新增產能的限制將被打破。
時間:一條生產線從設計到投產需要1-1.5年時間。
2、進口門檻:進口政策、對外關系。
玻璃進口量小,對外依存度非常低,進口對玻璃價格幾乎無影響。
需求端:
(三)需求量:
建筑需求量占比80% 汽車占比8%、出口占比8% 家電占比7%。由此可見,建筑玻璃需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,跟蹤房地產數據,一般跟蹤房地產的銷售面積,能更好的反應其對玻璃的需求。
1、現有需求量:
A、由于近些年國家節能政策的推進,增加了單位平方米房地產對玻璃的需求量,以前需要一片玻璃,現在需要兩片。
B、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的大發展以及老破小小區的改造,都增加了建筑行業對玻璃需求的總量。
C、消費內循環,政策支持汽車、家電等行業消費。將進一步增加對玻璃的需求量。
2、新增需求點:1、光伏玻璃 2、LOE-E玻璃 3、其他特制玻璃。
隨著我國新能源的持續推進、光伏產業將會有比價大的發展。同時節能減排政策的推進,LOE-E玻璃也將有比較大的需求增漲。新需求的增加勢必更進一步,家中玻璃產業的供需格局。
3、出口: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國外疫情泛濫,導致國外訂單需求量增多,玻璃加工產品出口有比較的提升。
(四)需求彈性:1、替代品 2、是否為必需品。
玻璃下游用戶呈剛性需求態勢,沒有替代品。而且都為產業生產中的必需品。需求的剛性決定下游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價格,需求小幅增加,價格就會面臨大幅上漲。
四:市場微觀結構
(一)市場結構:
玻璃行業近些年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,前10占有率達60%,且玻璃協會經常召開價格協調會議采取壟斷價格策略,致使玻璃企業有非常強的定價能力。
(二)交割制度與規則:
1、交割品:浮法工藝生產的5毫米透明大板平板玻璃一等品,其他毫米可進行升貼水交割,大板玻璃用途廣泛,下游加工企業接貨意愿較強。交割基準地為華北地區,華東、華南較華北地區有一定的貼水。
2、期貨品種特性:
價格區域性:平板玻璃由于易碎,易受潮等特點不便于長途運輸,其銷售有一定的區域性。
廠庫儲備:玻璃易碎,且在室外長時間儲備會霉變,倉儲需要大面積的廠房,玻璃現貨交易習慣直接去生產企業拿貨,因此設定全廠庫交割,該交割制度進一步加強了玻璃企業的話語權,只要玻璃企業不參與交割,就沒人能交割。
五:明年價格推測
1、一季度春節下游停工,玻璃處于需求淡季,價格或有小幅下跌。但由于供需矛盾較大,下跌幅度不會太大,預計1850附近。
2、7-8月玻璃需求旺季開啟之后,整個價格中心或將進一步上移,達到2200-2400附近。沒有新產能介入,玻璃價格將圍繞2000元每噸高位震蕩了。
總結:由上可知,做空供給側改革的品種是多么的愚蠢!鋼材、水泥、玻璃、煤炭都是低多才是王道,除非產業周期出現反轉。
附:為何2017年12月份工信部發布《關于印發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(修訂)》政策的事實會如此重要?文件公布日期:2021年1月19日。
1、目前玻璃產能受現有政策影響,嚴禁備案和擴大平板玻璃產能。但可進行現有生產線的置換,這一政策的事實直接限制死了玻璃新增產能的可能性。但修訂版文件中規定,汽車玻璃、光伏玻璃可不受限制。如通過實行,將有兩個影響:1、在可預見的未來,現有生產汽車玻璃、光伏玻璃的產能將轉回生產建筑玻璃。
2、由于“汽車玻璃”(應該是“汽車玻璃基片”)與普通平板玻璃生產工藝完全相同,都是“浮法”工藝,能生產優質浮法玻璃的生產線都能生產汽車玻璃,兩者轉換不需要任何原料、硬件設施的改變,僅是產品質量控制標準不同。因此借汽車玻璃生產之名,擴大建筑玻璃的產能將變成可能。
3、由于玻璃從設計到建成投產需要時間1-1.5年。也就是說玻璃新的產能周期會在后年形成。